硫酸软骨素价格预测?半月板手术后吃一些软骨素有用吗为什么

日期: 栏目:骨胶原的作用 文章编号:-20006 评论:0

本文目录

  1. 请教大家软骨素和氨糖有什么区别
  2. 手术后吃一些软骨素有用吗为什么
  3. 为什么好的药品动不动过手就停产,例如天天明硫酸软骨素眼药水

请教大家软骨素和氨糖有什么区别

软骨素和氨糖的区别:

氨糖其实也是软骨素的一种,但是软骨素分为氨糖软骨素和硫酸软骨素。大家都清楚氨糖软骨素和胶原软骨素虽都对骨骼有好处,但本质作用还是有所区别的。有关节问题,就要选择氨糖软骨素。

一般软骨素说的是硫酸软骨素,软骨素也叫硫酸软骨素,是一种临床常用,主要用于头痛、痛、关节痛、等症;

哪些食物含有氨糖:

氨糖广泛存在于动物软骨、动物气管、甲壳类动物的贝壳、部分真菌中。其中,甲壳类动物的贝壳中氨糖含量高。人体每天要补充1000毫克氨糖,若单纯依赖动物软骨补充,需要食用3~5千克动物软骨。所以,单纯依靠食物来补充氨糖,并不现实。

什么年龄段开始补氨糖:

25岁左右,人体内的氨糖含量达到峰值,骨骼强壮,运动能力强。

45岁以后,人体内的氨糖只相当于青少年时期的18%,关节软骨及滑膜的受损部分难以再生修复,大多数人已不喜欢运动。

70岁以后,人体内的氨糖几乎耗损殆尽,人不但驼背,且和体力都很差,运动能力低下。因此,建议从40岁开始补充氨糖。

软骨素能纾解关节

1.提供垫衬作用,缓和行动时的冲击和摩擦。

2.把重要的氧供和营养素输送至关节,帮助清除关节内的废物。

3.抑制破坏软骨的酵素,以免软骨被分解或溶解,并制止关节发炎。

软骨素已被证实可经由口服而达到补充关节软组织结构的效果,临床上服用软骨素可以有效的抒解的及发炎现象,同时具有延缓关节老化的作用。

硫酸软骨素价格预测?手术后吃一些软骨素有用吗为什么

手术后吃一些软骨素有用吗为什么

很多人会问这个问题,在此做一回答:

正常人类的蛋白聚糖成分当中,包括40%的6-硫酸软骨素,10%~20%的4-硫酸软骨素,说明硫酸软骨素就是人类正常的组成成分,并且相当重要。那么是不是我们补充硫酸软骨素就可以对有好处呢,或者说促进的修复呢?这恐怕就像益生菌制剂一样,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非常骨感。

经常和硫酸软骨素并驾齐驱的是盐酸氨基葡萄糖,我把这两者放在一起比较着说。

在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中发现,一些随机实验评估了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对膝关节骨和损伤的效果,但结果并不一致。上大学可靠,规模较大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氨基葡萄糖对膝关节几乎没有作用,和安慰剂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而剂量更大或纯度更高的硫酸氨基葡萄糖,(1500毫克/天),或硫酸软骨素(800毫克/天)效果可能更好,与安慰剂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缓解症状的作用较小。

高质量的荟萃分析也表明长期使用(2-3年)硫酸氨基葡萄糖(1500毫克/天)或硫酸软骨素(800毫克/天),延缓结构性损伤进展的效果可能比较有限。

对于部分人认为的确实在临床中发现有缓解症状的疗效问题,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氨基葡萄糖/软骨素干预实验中得到了佳的解释:该试验发现,无论患者使用安慰剂(就是其实不是药,可能是淀粉等,但是做成和药一模一样,让患者以为就是药。)还是盐酸氨基葡萄,或者硫酸软骨素,大约都有60%的患者至少减轻两成。也就是说,之所以感觉有效,实际上是因为感觉自己“吃了药了,就好了”。不得不说,很多传统疗法、装神弄鬼、江湖术士,也是靠着这种安慰剂效应,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虽说可能疗效不显著,但是至少,无论是氨基葡萄糖还是软骨素,安全性都比较高,多项研究表明,其安全性也和安慰剂相当。

所以说,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作为膳食补充剂和关节保养的保健品,效果可能并不强,但安慰也是啊!很多人就是觉得吃了药了才能好,吃了药了就好得差不多了,尤其对于老年人,这可是居家旅行,聊表孝心的安慰佳品啊。

比起今年过节不收礼的俗套,收礼只收软骨素可是来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多了,显得格外孝顺,格外用心呢~~

为什么好的药品动不动过手就停产,例如天天明硫酸软骨素眼药水

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普通老百姓乃至于一般医务工作人员都会认为是国家不支持/药企坑/医生要赚钱的原因,这个真的是不客观的认识。

早在2014年下半年的的时候,发改委就签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大约有1000多重廉价已经被放开定价了,并不是题中有些同学说的,国家对廉价药的社会福祉漠不关心。

可是,实际上,即便在这个情况下,依然有很多“廉价药”退出市场。

所谓“退出市场”其实有多重原因,一种是大家以为的“逐利必然”,二种是的“自然迭代”。

所谓“廉价药”,基本可以认定是基本药品目录中的,其特点就是在相对低价下能够保证一定疗效。而诸如楼上有同学说的健胃消食片这种OTC药品,其实并不能被归类为廉价药,只是一种对症的辅助药品。典型廉价药有,红霉素、环丙沙星、甲氨蝶呤、丙咪嗪之类的。

以上这些,价格确实低廉,效果则过得去,但是有一点需要和大家明确的是,它们的效果未必真的那么”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它们是真的有”成本效益“——临床上一些替代,效果会更好一些,而副作用则要少很多。只是相对于价格的提升,效益并没有“显著”提高,这个东西吧,虽然说起来”残酷“,但是真的需要看怎么理解了。

比如有个医生同学说到的”红霉素“,这个确实好像对于胃轻瘫是不错的,但是其效果真的就好过其他促动力药么?未必吧!相对而言,替代药品也未必贵到哪里去,但是不要忘记,红霉素本身的消化道刺激作用,也够患者受得了。我倾向于认为,”红霉素“之类廉价药是因为副作用而不被医生喜欢,所以它是正常被”市场“拒绝了。又比如,环丙沙星这个抗生素,似乎也存在”副作用“问题而被医生拒绝吧,

这里正好引出另一个话题,就是患者对于的需求其实都是由医生/医院定义的。很多廉价的消失,离不开医生(医院)因素——他们不开,则没有市场,需求不足,则无人生产。这里当然有经济问题,其实也有专业问题,比如上文阐述的”副作用“问题、还有其他,如抗生素的谱问题,等等。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患者,我感觉宁愿相信医生的责任心,也不要妄测医生都是大尾巴狼,专门坑你——说到这里,我自己也要喊冤:曾经有患者来看我的门诊,在那说穷啊什么的,要便宜药,给他开了青霉素钠,但是必须皮试不是?皮试是自费的好不?9.5一次好不?然后这位患者不乐意了,在门诊就大骂,医生不要脸,就想赚钱……后还投诉,搞得我被扣钱。呵呵,往事不谈了。

还有一个点,大家也容易忽视,就是知识产权问题。很多廉价药其实都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也就是说,所有人都可以生产。而操蛋的是,中国基本的采购都是竞标的,面对那么多能够提供基药的厂商,各自主管部门跑上来就压价一半的现象,多得去了,因为这是”买方市场“啊——廉价药怎么会不赚钱?只要进基药目录,虽然便宜,照样有钱赚好么(所以这里还有权力寻租现象,不论)。

所以,很多药厂的退出,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不是所有药厂都能核算好其中的成本。当然啦,国家也是看到这里的问题的,所以2013年有颁布过廉价药不竞标的通知,不过执行起来,似乎有些问题,后续没有看到更多内容。


不同品牌的氨糖软骨素效果也不一样,如果想要选购氨糖软骨素的话,可以购买配方好、含量高的。比如维力维氨糖软骨素这种市面上一款三代氨糖产品,除了基本的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这两种成分以外,还特别添加了骨胶原成分。不仅如此,维力维氨糖软骨素其中的氨糖含量还非常高,每100g有21g氨糖,更符合人体每日对氨糖的需求量。氨糖软骨素不可盲目进行购买,否则容易买到效果不好的产品,这样就与我们的想法背道而驰了。